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终于结束千年来的动荡,再次独立成国。始建于十六世纪、曾经历多次摧毁及重建的米尔城堡,便一直见证着当地政权的交替,城堡在2000年登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今日到访白俄罗斯时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多元风格 历史见证
白俄罗斯,位处东欧中心并邻近波罗的海海口处,地理位置优越,因而一直惹来邻国觊觎,由千多年前有历史记载开始,已有多次被邻国如立陶宛、波兰、俄罗斯及德国等侵占及瓜分的记录,大量历史建筑因战火被摧毁,令当地被塑造成为“最有苏联味”的二战后国家,难怪像米尔城堡这样仍保留着昔日白俄罗斯辉煌历史的古迹便显得特别珍贵。
米尔城堡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西南方约八十公里处,是该国四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其中一项,论规模,虽然不及叁十公里外的涅斯维日城堡般宏伟,可是拥有哥德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等多元建筑风格的米尔城堡,正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城堡面貌,见证着历史发展,堪称是一座活动历史博物馆。
城堡屹立米尔市郊的小山丘,由五幢哥德式尖塔建筑及厚实高墙筑成,雄伟的高塔,远看犹如守护古城的威武将领。沿着蜿蜒小径步进城门,只见四周主要均是红砖及大理石的建筑物,透着古意,却没想象中残旧,原来眼前所见均是1983年重建而成的,重现了城堡数百年来最精华的部分。雄伟的哥德式尖塔正是由城堡第一代主人伊利尼奇公爵在十六世纪兴建,游客现可登上塔楼俯瞰米尔一带的风光。这五座塔楼本来只由厚墙连接,墙身建有圆孔作为防御及攻击之用。及至十六世纪中期,立陶宛控制着白俄罗斯一带,该国的显赫家族拉齐维乌掌管城堡后,更把城堡视为私人居所,因此将两幅厚墙改建为美轮美奂的巴洛克式房间,正是现时的古堡博物馆所在地。
博物馆分门别类展示古堡数百年来的点滴,包括城堡主人的画像、各类收藏品如水晶、陶瓷、盔甲及服饰等,可惜大多是仿制品,因为真品早被抢掠一空,并收藏在别处,如十六世纪的拉齐维乌王子黄金甲,现正收藏在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
战后重生 纪念和平
自从1796年开始,明斯克便成为白俄罗斯的首都,其历史甚至较莫斯科还要古老,早在1067年已有相关记载,今年明斯克便举行九百五十二周年建城活动,顺道庆祝今年夏季(6月21日至30日)在当地举行的体育盛会2019欧洲运动会。
明斯克建城虽久,却因饱历战争,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几被移平,城内建筑大多是二战后苏维埃时期重建,以斯维斯洛奇河为中心发展起来。由于深受战争伤痛,当地人因而特别珍惜和平,像在斯维斯洛奇河中央便建有一座名为“泪岛”的人工岛,岛上有黑色石碑,刻满母亲及女儿的痛苦表情,藉以纪念当地因参与阿富汗战争而逝世的军人。至于城内少数被保留下来的文艺复兴建筑如圣灵主教大教堂,便是十七世纪的建筑物,也曾经历火烧,现时所见是近代翻修后的模样,是当地重要的东正教教堂,有兴趣可入内参观。
二战将明斯克的城市面貌摧毁,更严重打击当地的艺术事业,市内大部分具价值的艺术品不是被摧毁便是被征收,幸而战争结束后,一群艺术家便联同当时的苏联政府,开始从世界各地搜寻曾属于白俄罗斯的艺术藏品,包括涅斯维日城堡的多幅画像等,再经波兰、法国、德国、美国及捷克等国的多家艺术馆协助,在1957年于明斯克列宁大道上重建国家艺术馆,及至1993年更因藏品太多,再扩建为现时的三层高大楼,并正式命名为国家艺术博物馆,是该国最大的艺术馆,藏品多达三万件。
目前该馆的艺术品以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的白俄罗斯及俄罗斯艺术家作品为主,主题遍及宗教、生活及大自然等领域,也有古时的童婚,以及欧洲十六世纪至二十世纪和东方十四世纪至二十世纪的艺术品,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