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建镇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新建经验”,致力造就——
日前,走进新建镇新建村西周住自然村,乡村道路平坦宽阔、河塘沟渠碧波荡漾、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刚修建好的西周住广场上,村民正使用崭新的体育设施健身;一旁的宣传栏里,最新版的村规民约已上墙……享受着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50多岁的村民蒋红祥幸福感满满:“去年我们还是镇里的环境提升村,今年你看,大变样了!”
作为全市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的“五连冠”乡镇,近年来,新建镇结合乡村振兴,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新建经验”。
以大格局谋划刷新颜值
多年前,新建镇大部分自然村的环境卫生可以用“脏、乱、差”来概括,特别是镇村接合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池塘恶臭,群众怨声载道。乡村振兴,首先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镇平原地区的特点,围绕相关标准,在全镇6个行政村的130多个自然村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全镇各村面貌焕然一新。
整治初期,该镇共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成功打造6个三星级康居村、16个二星级康居村和112个环境整洁村,并逐步达到“典型示范、点面结合,全域覆盖、全面整治”的目标。为确保成果长久惠民,2014年,该镇出台《关于加强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的考核意见》,并每年进行完善。以该意见为纲,该镇采取落实管理制度、加大保洁投入、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考核力度、实施以奖代补等多种方法,有效巩固整治成果,扎实开展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如今,每年镇、村两级相关投入都超300万元。
该镇城建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在日常管理中,该镇主要领导每季度带队到各村进行村庄长效管理考核,评价打分排名;分管副镇长则每月带队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该镇及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公布月查季评情况,并对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不仅如此,今年,该镇在邀请苏州规划设计院编制2019年至2035年版总体规划的同时,还请市规划设计院分批对6个行政村进行村庄总体规划的编制,将镇村的产业布局、环境整治、富民增收等进行系统思考,把建设有特色的新型城镇与有颜值的美丽乡村统筹起来,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
聚智聚力彰显乡村魅力
走进新建村前周墅自然村,村道整洁、环境雅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貌令人倍感心旷神怡。尤其是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的篱笆菜园,“围”出了让城市居民羡慕不已的田园风光。村口不远处宽阔的广场边,孙凤来纪念馆坐落于此,成为该村一张标志性名片。
在逐步推动行政村全域化环境整治管理的基础上,新建注重坚持“用宜居留住乡愁、将文化融入生活”的导向,充分围绕挖掘文化、彰显田园特色“做文章”。新建村村委会主任陈建平说,前周墅自然村村民对原赴缅甸抗日老兵、土生土长的孙凤来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村庄环境长效管理中,该村决定顺应村民意愿,同时新建纪念馆。眼下,这里已成为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新建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听取村民意见,今年新建村在谋划义庄自然村广场建设之际,又重新修建了新四军无名七烈士墓,唤醒红色记忆,受到了村民广泛好评。
以新建村为代表,近年来,新建镇各村纷纷坚持尊重农村生活习惯,不盲目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一批规划专家、乡土专家、群众代表参与到设计中,留住历史、自然、人文底色,彰显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臧林村上塘自然村有一块占地约4亩的毛竹园,年代久远,是该村的一个自然环境“标识”。这些年,毛竹生长妨碍村民通行,需加围护栏。该村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用竹材料作围护。同时,还保留了周边一些年代较长的树桩。这些举措,不仅节约了资金,还保留了老特色,赢得了村民认同。
“亮出文化、留住乡愁,这样可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新建镇城建中心主任邹斌玮说,依据该思路,新建镇积极探索农民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方法。该镇留住村、路庄村等地,均实行“一村一员”模式,招聘各自然村村民做好本村的保洁等工作,不仅保证了队伍的相对稳定,还让其享受到了参与村级公益事务管理的成就感。
补民生短板提升幸福感
环境长效管理,不仅要比“颜值”,更要用好环境带动村脱困转化和农民致富。
位于南塘村的宜兴万家园黄桃种植有限公司所在地,过去曾是一片边角荒地,其间还有一处荒废河塘。清除水面腐草,打捞水面漂浮物,砍除岸边杂树杂草……2017年,村里投资10万元用于河塘清淤,投放了鲫鱼、鳜鱼鱼苗,并在附近养殖鸡鸭,建起村集体农庄,在该地块赚得第一桶金。“九川王河附近,我们还有30多亩废弃坑塘今年也‘整’好了,明年种上莲藕,养殖小龙虾,准备打造‘藕遇龙虾’特色品牌。”南塘村村委会副主任许渊高兴地说,村里还有约10亩闲置土地,今年周边修好了350多米村道,“路好了,闲置土地就活了,我们建成物流基地、标准厂房,租出去后可为村民创造不少就业机会。”
聚焦民生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新建镇拿出钉钉子精神,一锤紧着一锤敲,一村一村地实现环境持续提升,一项一项地补上发展短板,一处一处地解决百姓难题。今年以来,该镇农路农桥提档升级工程加速推进,在年初12.5公里改造计划的基础上,经对上争取,将完成总里程数提至14公里;全面完成13个自然村污水纳管工作;农村建房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闸上村鼓励偏远村庄南洋桥35户农户整村搬迁至闸上村集镇区……
“镇党委、政府清醒认识到,人居环境管理和提升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邹斌玮说,在争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六连冠”的基础上,新建镇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明年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完成重要节点、广场、绿化、立面、道路提标改造等,总投资700余万元,持续造福乡亲,助力乡村振兴。